1月7日至9日,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将举行。记者获悉,此次春考报名人数较去年有所增加,达数万人,而这一涨势已持续了三年。
几年前,上海春考报名曾一度跌至谷底,仅有千余人。面对冷清局面,当时高校、中学不止一位教育专家建言,“或已无存在必要”。现如今,春考报名人数已达数万人之多,上海春考因何“回春”?
曾经春考被视为“鸡肋”
如果画出“时间——报考人数”坐标,在上海春考18年的历史中,一条“V”字形曲线很明显——
2000年1月25日,上海在全国首批试点春考,考试对象以往届高中毕业生为主。初期最鼎盛时,共有十多所高校参与招生,2000多个招生计划,12000余人报名。然而,随着考试方式的多元及名校相继退出,春考吸引力有所下降,同期试点的北京、安徽、内蒙古三地纷纷叫停,仅剩上海坚守,但参与院校、考生人数等已大幅下降。
2011年,全市春考报考者3000多人,8所招生院校中,公办学校只剩上海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商学院4所。包括高校、中学校长在内的多位教育界人士坦言,春考存在已无必要。有位大学招办负责人说,按照规定,应届生不得报名参加,使得春考的对象为“落榜生”和社会青年。虽然落榜生中也有一部分因种种原因发挥失常的考生,但大部分生源质量不够理想,致使春季班整体质量走弱,导致高校一方热情有所下降,参与大学数量以及专业数量也不断下滑。
另一方面,随着扩招和高校毛入学率不断提升,通过6月秋季高考能吸纳的学生量已远远超过2000年春考起步时;同时,上海高考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考生因填错志愿而落榜的情况大为减少,令需要通过春考“再战”的学生数量大为减少。两相对冲之下,春考被不少人视为“鸡肋”。
2015年,春考作为本市“新高考”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打开大门,且参加春考招生的高校数量和招生计划与往年相比可谓“大扩容”,参与招生的高校由8所增至22所,相当于在沪高校数量三分之一;其招生总计划达1640人,是往年3倍有余。这些高校拿出的招生专业,也大多为校内教学力量雄厚、就业热门的“招牌专业”。因此,春考成为应届学生在传统高考以及自主招生前的又一次机会。当年,春考网上报名人数从前一年的千人左右,上升至2万余人。此后,报考人数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