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养殖如何增强自身的抗病力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鳖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病害,给养殖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现笔者就如何增强鳖自身的抗病力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力强的品种
培育抗病力强的品种,可采用人工杂交、选种等方法进行,也可用细胞工程或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育种,但这些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鳖种质的抗病力,现阶段养鳖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配备适当的野生鳖作为亲本。
2、亲鳖应体格健壮,外形完整,体色正常,皮肤光滑,裙边肥厚、坚挺,背甲后缘没有皱纹,抗病力强;若发现伤、病、残、畸形的鳖,应予清除,不能用作亲鳖。
3、避免近亲交配,提高鳖的遗传品质。
4、尽量不用高龄鳖进行繁殖。
二、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的宗旨就是创造一个适合于鳖生长的良好环境和营养条件,培养体质健壮的鳖,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无疑,鳖抗病能力的强弱与饲养管理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与增强鳖的抗病能力直接相关的饲养管理技术主要有:
1、尽量就地培育稚、幼鳖和选育亲鳖
此措施既可保证其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也可避免从外地引种时将病原体带入,或引入受伤的鳖,而导致病原体的继发性感染。
2、合理放养
一是密度要合理。合理的放养密度,不仅不会降低养殖效率,而且还会缓和个体之间争空间、争氧气、争饲料的矛盾,减缓水体污染的速度,增强鳖的体质,反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常温养殖条件下,稚、幼、成、亲鳖的密度可参照附表提供的数据。
二是按照不同规格分级分池养殖,避免弱肉强食的现象出现。
三是在稚幼鳖养殖阶段,养殖一段时间后,要调整养殖密度,要按大小重新分级。
3、“四定”投饲
“四定”的内容是定时:1 天2 次,上午9~10 时,下午4~5 时各1 次;投喂次数过少,饲料利用率低,一次吃不完,残饵易腐败;投喂次数过多,频繁出入鳖池,干扰鳖的正常生命活动。定位,设置固定饵料台,这样有利于检查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避免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饵料常投喂在饲料台靠近水位线边,活鲜饲料还可以挂喂。定质:投喂新鲜、无腐败变质、营养全面和适口的饲料。定量:投喂量一般以投喂两小时吃完为最适量,稚、幼鳖每天投喂量(干物质)一般为其体重的3%~5%,最多不超过6%,成鳖、亲鳖投喂量:干物质约为体重的1%~1.5%,活鲜饲料约为5%~10%或更大。“四定” 投喂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季节、气候、水质及鳖的生长,健康状况作适当的调整。
4、加强水质管理
鳖池面积较小,水位浅,特别是稚幼鳖池,水质变化剧烈,如不加强管理,水质容易恶化,使鳖的食欲减退,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会直接诱发疾病,出现死亡。水质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色正常养鳖池良好而正常的水
色应为油绿或深绿色,浮游生动以绿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裸藻门及硅藻门的浮游植物为主,因为它们对鳖能起到隐蔽作用,对水质起到增氧和净化作用,如果水色变为暗褐色、黑色、灰兰色或灰白色,且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浮膜,则水质已严重恶化。
(2)水质要求肥、嫩、爽透明度适中,理想的池水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过大,池水清澈见底,不仅会引起鳖类栖息不安,相互争斗,诱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为真菌的孳生与繁衍,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透明度过小会影响鳖类的视线,给摄食、交配和逃离敌害带来了不便。池水的透明度过高或过低都是水质不稳定或恶化的标志。
(3)化学指标符合养鳖的要求主要包括池水的溶氧量(4~5毫克/升)、pH 值(7~8)以及氨、亚硝酸盐和各种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沼气)的浓度等。
(4)尽量保持适宜鳖生长的水温鳖生长适温范围是25~35℃,而最适水温应为30℃。在加温养殖时,保持和稳定鳖在适宜生长水温下生长十分重要,这是因为鳖习惯了高温、恒温环境,对于湿度的波动尤其敏感,尤其是随个体增长它们对温度的敏感性也随之增强。常温养殖,也应要注意调节水温,早春、晚秋气温不稳定时,要适当加深水位,防止水温频繁与急剧的变化;初夏当水温达25℃左右时,应适当降低水位,使水温尽快升到适温范围;盛夏水温达到35℃左右,又要加深水位以适当降温。
(5)水位适宜并相对稳定如果池水过深,鳖呼吸时上下运动消耗体力过大,过浅则会使水质不稳定,在正常情况下,应避免水位忽高忽低,使其相对稳定。除了因气温因素对水位作适当调整外,一般稚鳖养殖阶段水位为20~30厘米,幼鳖50~80厘米,成鳖池水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
(6)经常换水、充气和消毒养鳖池水质易恶化,经常换水是水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每周换水1~2 次,室内养殖池还应该注意增加光照和通风。换水次数也不宜过多,换水过多会引起水质过清和对鳖的惊扰。在集约化养殖时,还应适当采取充气措施,以加速有害气体的逸出,净化水质。充气的方式多用空气泵或鼓风机充气。
5、加强日常管理
内容包括勤除杂草、敌害、污物;及时清除残饵,打扫食场,并进行食物消毒,保持池塘环境卫生;经常到鳖池周围巡视,了解鳖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及卫生情况,对独自爬上岸或钻入岸边泥土或草丛中,行动迟缓,废食或其它异常表现的鳖,应及时隔离饲养或剔除,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病情的发展和蔓延。
6、加强冬眠前的培育
经过冬眠,鳖的体重要减轻10%~15%,如果冬眠前体质差,冬眠后或冬眠期间会导致雌鳖和稚鳖的大量死亡。因此加强鳖越冬前的培育是帮助亲鳖产后恢复,增强稚鳖体质的一个有效措施。冬眠前,投喂的饲料应增加脂肪的含量,还应补充2%-3%的复合维生素与矿物质营养素等。
三、加强药物预防
任何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鳖病也是一样。掌握鳖病发生的规律,在鳖病流行季节前或流行季节中进行药物预防,是增强鳖的抗病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下两种:
1、体外药物预防
(1)定期全池泼洒外用药物,或用中草药扎成小捆,放在池中沤水,以达到杀灭外病原体的目的。常用的外用化学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中草药有五倍子、乌桕叶、大黄等。
(2)在食场或晒台周围挂药袋或药篓,形成一消毒区,当鳖反复数次来食场摄食时,达到消毒预防目的。
2、体内药物预防
体内药物预防一般采用口服的方法,将预防药物拌在饲料中或将饲料蘸上药面后进行投喂。这种预防方法大多针对微生物所引起的鳖病。
四、免疫预防
利用疫(菌)苗人工免疫防治鳖病是一条有希望的途径,它不仅可以克服治疗鳖病给药的困难、治愈率低的弊病,而且还能保护环境和鳖的品质。目前关于鳖病免疫预防的研究尚还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