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疫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如何治疗?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如何治疗
病原
IBDV有两种血清型,即血清I型和血型II型。IBD血清II型是火鸡源性的毒株;1979年McNuIty等从爱尔兰的腹泻火鸡中分离到此种毒株,以后在美国的火鸡中也分离到该病毒。1980年McFerran等利用细胞交叉中和试验,将从火鸡分离到的IBDV定为血清Ⅱ型,从野外鸡群中分离的IBDV及IBD的商品疫苗株定为血清Ⅰ型,1982年Y.M.Saif证实血清Ⅰ型和Ⅱ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但用免疫荧光试验不能区别I型和II型毒株,说明两型间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是突然的,病程经过7~8天,呈“一过性”,典型发病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初起症状见到有些鸡啄自己肛门周围羽毛,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一些鸡身体轻微震颤,走路摇晃,步态不稳。随着病程的发展,饮食欲减退,翅膀下垂,羽毛逆立无光泽,严重发病鸡头垂地,闭眼呈一种昏睡状态。感染72h后体温常升高1~1.5℃,仅lOh左右,随后体温下降1~2℃,后期触摸病鸡有冷感,此时因脱水严重,趾爪干燥,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而死亡。
本病在初次发生的鸡场,多呈显性感染,症状典型。一旦爆发流行后,多转入不显任何症状的亚临诊型,死亡率低,因此常不易被人们发现。但由于其产生的免疫抑制严重,因此危害性更大。
流行病学
(一)自然宿主
鸡是IBDV的重要宿主,火鸡可隐性感染,其法氏囊内的淋巴细胞有坏死,并见荧光抗原,采血可查出中和抗体和沉淀抗体;鸭可感染并有分离出病毒的报告,也可有抗体反应;鹌鹑和鹅在接种IBDV后的6~8周,既无症状也无抗体应答,各种哺乳动物都能抵抗IBDV的感染。
IBD母源抗体阴性的鸡,可于1周龄内感染发病,有母源抗体的鸡多在母源抗体下降至较低水平,在1:8以下时感染发病。2~15周龄的鸡都可发病,3~6周龄的鸡最易发生,近年有138日龄鸡发生本病的报道。
(二)传播方式
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和污染了IBDV的饲料、饮水、垫料、尘埃、用具、车辆、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老鼠及甲虫也可间接传播,采集发生IBD8周后的鸡舍中甲虫(少食蛾),喂鸡后易感鸡可发生IBD。本病毒不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粘膜传染,还可通过污染病毒的种蛋传播。痊愈12天后鸡的法氏囊中不见病毒,但病毒污染鸡体羽毛后,可存活3~4个月,污染环境中的病毒可存活122天。各品种鸡均可感染,来航鸡及白羽蛋鸡较为易感,肉鸡饲养到7~8周龄时,如感染发病,受害也较严重。集约化饲养的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近年一些省市的鸡场,在5~8月份形成发病高峰。#p#分页标题#e#
(三)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卫生环境差,雏鸡饲养密度高的鸡舍中多是突然发生,发病率为5%~34%,有时高达74%,而感染率是10096。由于各地流行的IBDV毒株的毒力及抗原性上的差异,以及因鸡的品种、日龄、母源抗体、饲养管理、营养状况、应激因素、发病后采取的措施的不同,因此发病后死亡率差异很大,有的仅1%~5%,多数地区15%~20%,严重发病群死亡率可达64%。
防治措施
为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仅使用疫苗是不行的,需要采取以下综合性防制措施。
(一)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
在防制此病上,首先要注意对环境的消毒,单纯依靠疫苗不能有效防制IBD,在疫苗接种前后一直到产生免疫抗体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认真、彻底消毒,以预防IBDV的早期感染,从而得到最好的免疫效果。IBDV对自然环境有高强度的耐受性,一旦污染环境和鸡舍后,就将长期存在,为杀灭本病原,消毒工作应按如下程序:首先应对消毒的环境、鸡舍、笼具(食水槽等)、工具等喷洒有效的消毒药,然后净置4~6h后,进行彻底的清扫,当粪便等污物清理干净后,再用高压水冲洗整个鸡舍、笼具、地面等。对育雏舍底网、粪盘应用洗衣粉或洗涤灵认真刷洗,特别要刷净底网缝隙中的粪便,然后冲洗干净。隔日后再次喷洒有效消毒药,间隔1~2天后,再用清水冲一遍,然后将消毒干净的用具等放回鸡舍,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0h,进鸡前通风换气。经过上述方法消毒的鸡舍,可认为是把IBDV的量降到了最低程度。
严防通过饲养人员、饲料(周转麻袋)、饮水等将IBDV带入鸡舍,这是必须严格注意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二)疫苗接种
根据IBD在某些地区流行的特点、鸡群1日龄IBD母鸡抗体的高低及整齐度的情况、鸡场卫生措施是否严密以及鸡的品种特点等来确定使用何种疫苗,在什么日龄按何种程序免疫。对于IBD发生较为严重,雏鸡母源抗体又不整齐的鸡群,使用对法氏囊有一定可逆性损伤(一种免疫反应),并可突破母源抗体的中毒力疫苗,常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现以IBD-BJ836株活疫苗及IBD-CJ801BKF细胞毒灭活苗为例介绍。
1.最佳免疫日龄的确定。确定活疫苗首次免疫的日龄是最重要的。首次接种应于母源抗体降至较低程度下进行,这样才能使疫苗少受母源抗体干扰,但又不能过迟接种,否则IBDV会感染无母源抗体的雏鸡,从而失去免疫接种的意义。最准确测定IBD母源抗体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细胞微量中和试验,但这两种方法要求条件高,操作复杂,各鸡场无法进行。
当前较易推广应用的是IBD琼脂扩散法,按总雏鸡数的0.5%的比例采血,分离血清后用标准抗原及阳性血清进行测定(见诊断部分)。按照如下测定的结果制定活疫苗的首免最佳日龄:鸡群1日龄测定,阳性率不到80%的在10~17日龄间首免。阳率达80%~100%的鸡群,在7至10日龄再次采血测定,此次阳性率低于50%时,在14~21日龄首免;如果超过50%,这群鸡应在17~24日龄接种。必须强调,雏鸡母源抗体下降过程中,应严格进行环境消毒,严防因大量IBDV侵入鸡群造成无母源抗体鸡发病。
2.免疫程序。(1)种鸡:1日龄种雏来自没经过IBD灭活苗免疫的种母鸡,首次免疫应根据AGP测定的结果来确定,一般多在10~14日龄(AGP出现阳性是自然感染IBD所致)。二免应在首次免疫后的3周进行。然后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用IBD-BJ801BKF株细胞毒各免疫一次,从而保证种鸡后代的高母源抗体。
1日龄种雏来自注射过IBD灭活苗的种母鸡,首免可根据AGP测定结果而定,一般多在20~24日龄间首免,3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灭活苗的日龄同上。#p#分页标题#e#
(2)商品蛋鸡、商品肉鸡:雏鸡来自没接种IBD灭活苗的种母鸡群,IBD活疫苗首免日龄确定方法同种鸡,二免于首免后的3周进行,商品蛋鸡不再注射灭活苗。
商品蛋鸡、商品肉鸡来自接种过IBD灭活苗的种母鸡群,IBD活疫苗首免日龄确定方法同种鸡,由于肉鸡多于50日龄后出售,可不再进行二免,但如果超过60日龄出售,并养在IBD高发区时则应首免后的3周进行二免。
3.免疫方法。(1)IBD活疫苗饮水免疫:
①配制疫苗的水中不能含有氯及其他消毒剂,饮水中不能含有超过规定标准的细菌,如用自来水,应晾晒8h后再用,用深井水时水中的金属离子的含量不能超过规定标准,特别是铁离子,金属离子对活疫苗有杀灭作用。
②配制的疫苗水中必须加0.2%的脱脂奶粉。
③配制疫苗时,应先用少量配制疫苗的水充分化开疫苗,然后再混入大量的饮水中。
④配制疫苗过程中绝对不能使用各种金属容器,连同雏鸡用的饮水器都应是无毒塑料制品。饮水器经消毒后,必须用流水冲洗干净,绝不能使用残留有消毒药的饮水器进行饮水免疫,残留的消毒药可杀死活疫苗中的病毒,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⑤饮水免疫时要保证有足够的饮水,让全群4/5的鸡同时喝到疫苗水,饮水免疫应在30min内完成,超过1h则活疫苗中的病毒死亡,疫苗效价下降,造成免疫剂量不足,影响免疫效果,严重时免疫失败。
⑥配制好的疫苗水不能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
⑦免疫前,夏季鸡群应停水4h,秋冬季停水6h,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鸡喝到足够量的疫苗,否则将造成免疫鸡群的抗体不齐。
⑧免疫鸡群应健康,并没有各种应激条件的刺激。鸡群应无鸡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和球虫病的发生。
(2)IBD灭活疫苗免疫:此种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方法是经皮下或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在颈部背侧皮下,也可注射在胸肌内。注射前要认真对连续注射器、连接管、针头等按规定严格消毒,并应在无菌的环境中组装连续注射器,用无菌水校准注射剂量后才可应用,严防注射剂量不足及连续注射器滴漏疫苗。
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目前此病遍布于世界养鸡业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养殖户在养鸡过程中要多加注意。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如何治疗本文就介绍到这里,仅供参考。
上一篇: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黄鳝的养殖密度多少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