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首页 > 范文 > 养殖技术 >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传染性疾病防治

作者: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17-11-03
 传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1)腐皮病

  【病原】该病由产气单胞菌、假单胞菌、无色杆菌三种细菌共同感染引起。
  【症状】病鳖的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皮肤糜烂坏死而形成溃疡,严重者颈部骨骼露出,四肢烂掉,爪脱落。鳖体缺乏维生素会加重病情。此病病程很长,如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多数病鳖能长期生存,也有少部分能自愈,但颈部感染和病情严重者,大部分在短期内死亡。
  【防治方法】
  ① 投喂鳖全价配合饲料,或在动物鲜活料中添加1%的“特型甲鱼预混料”(佳纬牌)。
  ② 注意培养嫩绿水质,防止鳖群相互咬斗,每半个月用3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和调理水质。
  ③ 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浴鳖体(水温低于20℃时浸40~50分钟,高于20℃时浸30~40分钟),有预防及早期治疗的作用。
  ④ 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百炎净等药物制成药饵,药物任选一种,交替使用。每千克饲料拌入药1~2克做药饵,每半个月1次,每次连续喂2~3天,每天喂1次作为预防;治疗量加倍,每天1次,连续喂6天。

 

  (2)红脖子病(大脖子病)

  【病原】该病由嗜水产气单胞菌和杆状病毒引起。
  【症状】病鳖的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甲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的造成失明,舌尖、口鼻出血。经解剖可见病鳖的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表皮呈土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肿大,脾肿大。其中口腔粘膜呈弥漫性出血的占80%,胃肠粘膜出血的也较多见。患此病的鳖反应迟钝、不吃食、身体消瘦、运动缓慢,大多在上午上岸晒背时死亡。在南宁每年4~10月流行此病。1997年南宁市旺旺野生动物养殖场的亲鳖患红脖子病,死亡率在20%以上。#p#分页标题#e#
  【防治方法】
  ① 用4毫克/升的漂白粉或10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溶液以15天为1个周期交替泼洒,病重的以10天为1个周期。
  ② 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氯霉素或复方新诺明,第一天按每千克鳖重用药0.4克,第二天后药量减半,连续6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愈。
  ③ 对病重的个体进行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按每千克鳖重注射20万国际单位,同时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1.5毫升、50%的葡萄糖注射液1.5毫升,一般2~3针即可。
  ④ 用病鳖的肝、脾制成土制疫苗(制法类同于制作草鱼土制灭活疫苗),按每千克鳖重治疗时注射1~2毫升,预防剂量减半。

  (3)鳃腺炎

  【病原】有人认为,鳃腺炎是由一种特殊的β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但还未见从病鳖鳃腺分离出该病毒的报道。
  【症状】患鳃腺炎的鳖体外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异常肿大,但不发红,后肢窝隆起乃至全身浮肿,眼睛呈白浊状甚至失明。有人将鳃腺炎分为出血型、失血型和混合型三种。这三种类型除都具有上述症状外,还各有特点。患有出血型鳃腺炎的病鳖底板、四肢及尾部有赤斑,并伴有口、鼻出血的症状,解剖检查可见其鳃状组织有纤毛状小突起,充血糜烂,有分泌物,口腔、食道发炎充血,肝脏充血肿大为“花肝”,肠道内充满成团的血液,同时腹腔严重积水。失血型鳃腺炎的症状为底板、四肢及尾部无赤斑,解剖可见其鳃腺的纤毛状突起,淡白糜烂,有分泌物,食道和肠管有黑色淤血块,肝脏土黄色,质脆易碎,活体解剖无血流出,肌肉和底板苍白无色。混合型鳃腺炎的症状为鳃状组织发红,食道和肠管有黑色淤血块,腹腔充满血水,肌肉和底板呈纸白无色。患此三种类型鳃腺炎的病鳖活动能力由出血型、混合型、失血型依次减弱,加之解剖检查其症状有前后相关的发展过程,故认为这三种类型的鳃腺炎是鳃腺炎病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是鳃腺炎的早期、中期、晚期。患此病的鳖因水肿导致行动迟钝,常伸长头颈,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
  ① 用20毫克/升的大青叶溶液加40毫克/升的板蓝根水溶液煎剂,连续浸泡病鳖7天,不换水,效果较好。#p#分页标题#e#
  ② 对病重的鳖,注射复方大青叶和板蓝根注射液,按每千克鳖重注射2毫升,每天2针,然后将其浸入60毫克/升的大青叶、板蓝根混合液中,一般5天可基本痊愈。
  ③ 每千克饲料添加盐酸吗啉脒胍15克、鳖健康2.5克、环丙沙星2克、庆大霉素80万国际单位、保肝灵片10克,口服7~10天,疗效甚好。
  ④ 对重病者肌肉注射穿心莲注射液,按每千克鳖重注射2毫升,每天1针,连续注射2~3天。

 

 

 

  (4)红底板病

  【病原】该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和球形病毒引起。
  【症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块,严重者溃烂,露出甲板,背甲、腹甲出现糜烂状的增生物,溃烂出血。病鳖口、鼻发炎充血。解剖病鳖,可发现舌呈红色,咽部红肿,肝呈黑紫色,肝脏、肾脏严重病变,肠充血、无食物。病鳖停食,反应迟钝,木然不动地躺在池塘斜坡、晒背台或饵料台上,极易捕捉,2~3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
  ① 避免受伤。在水泥池底铺放10~15厘米厚的细沙,堤(坡)岸尽量铺设光滑,以减少鳖腹甲摩擦损伤;捕捉和运输要精心操作,不让鳖腹部互相挤压摩擦。
  ② 放养前必须对养殖池和鳖体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
  ③ 对轻度感染者用30~40毫克/升的土霉素溶液浸浴30分钟。或用3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浴鳖体,20℃以下时浸浴40~50分钟,20℃以上时浸浴30~40分钟。
  ④ 病重者,按每千克鳖重注射硫酸链霉素2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痊愈。

#p#分页标题#e#  (5)疖疮病

  【病原】该病病原为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症状】发病初期,病鳖的颈部、背腹裙边、四肢基部长有1个至数个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白色疖疮,以后疖疮逐渐增大,向外突出,用手挤压可挤出易碎、伴有腥臭味的黄色颗粒或浓汁状内容物。病情进一步发展则疖疮溃烂,炎症扩展,部分病鳖甚至露出颈部肌肉和四肢骨骼,背甲溃烂成洞穴,但一般未到如此严重时病鳖大多已经死亡。解剖可见皮下、口腔、喉头有黑色粘液,肺、肾、肠道充血,体腔多粘液。感染此病后,鳖食欲减退或不进食、身体消瘦、活动减少或静伏在饵料台上,最后头不能缩回,眼不能睁开,衰竭而死。患过此病未死的鳖也因此会降低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① 该病病原是条件性致病菌,当环境良好时,鳖仅为带菌者,而当条件恶化时,病原才大量繁殖,导致流行。因此,改善水质条件可起到预防作用。
  ② 病鳖隔离,挤出病灶内容物,用1‰~2‰利凡诺溶液浸洗15分钟;或选用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中的一种配成25毫克/升的溶液浸洗30分钟,一般都可治愈。
  ③ 用1%呋喃西林溶液浸洗15~30分钟,病灶处再涂以红霉素软膏,疗效较好。
  ④ 采用内服外消的综合疗法。按每千克鳖重投喂盐酸甲烯土霉素胶囊10万国际单位或四环素0.2克,同时放浅池水至25~30厘米深,用40毫克/升的土霉素溶液药浴,连续2~3天,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者可痊愈,治愈率达70%。

 

 

 

  (8)鳖甲溃疡和穿孔病

  【病原】根据笔者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有勒氏假单胞菌、产碱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
  【症状】三种病原均为富营养水体生长旺盛的常驻细菌,都是条件性致病菌。当鳖受伤的创口较大和较深时,首先是勒氏假单胞菌侵入,迅速把鳖甲组织分解,接着产碱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相继侵入,把腐败组织进一步分解,使炎症向周围和深层扩展,在三种病原的协同作用下,造成鳖甲溃疡和穿孔。其主要症状是腹甲、背甲和裙边出现溃疡、疮疤或孔穴,严重者患部流血,病原进入血液后造成全身性败血而死亡。
#p#分页标题#e#
http://www.ruijinghong.com/shuichanyangzhi/1587.html

阅读全文
标签: 黄沙鳖养殖技术

上一篇:生态黄沙鳖养鳖场经济效益和前景分析

下一篇:中草药防治黄沙鳖常见病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