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首页 > 范文 > 养殖技术 >

青蛙(黑斑蛙、虎纹蛙)在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16-01-29

  青蛙(虎纹蛙、黑斑蛙)是重要的经济两栖动物,分布广,主要生活于农田耕作区,由于农药、化肥的化学污染,城市的扩张,以及非法的过度捕捉,目前该物种的种群生存现状令人堪忧。为了合理利用这一经济两栖动物资源,减少对自然种群的捕捉压力,我国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积累了相关经验,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大体有以下特点。 

  食用青蛙通常指的是上述几种体型较大的蛙,其肉质细嫩, 味美可口, 营养价值高,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食品,故有“水鸡”、“田鸡”的美称。蛙肉入药有消肿、解毒、止咳的功效。黑斑蛙又是农田害虫的天敌, 如1只黑斑蛙每天能捕食害虫7O多只,故称为“农田卫士”。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捕食田蛙加之滥施农药,使自然界中的蛙类资源严重枯竭。同时,自然界中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实行田蛙人工养殖,不仅可以利用田蛙防治农作物受到虫害, 同时也能够防止蛙体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为人们提供优质味美的蛙肉食品。加之美国青蛙(牛蛙)引进造成的生态危害日益明显,市场急需替代品。

  中国青蛙在国内地下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有人做过粗略调查,在青蛙活动旺季(5-8月),仅重庆地区青蛙每天“地下消费”量在5吨(约10万只)以上,四川成都约6吨以上,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杜绝人为抓捕野生青蛙,发展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

    关于(虎纹蛙、黑斑蛙)的养殖技术研究较少,科研落后于生产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人工养殖青蛙历史不长,科研落后于生产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科研部门没有进行青蛙养殖技术做一些养殖研究,生产得不到提升,有关专业杂志报道青蛙养殖成功案例较少,无法推进青蛙养殖热潮,大多的科研研究集中于该物种的遗传、发育、食性、生理、生态、以及寄生虫病害等,但针对养殖技术研究较少,特别是相关的饵料技术、越冬技术、场地设计技术、中草药防病技术等。由于技术的缺乏,因此目前的养殖尝试,主要形式是零星的小规模养殖较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较少,由于技术原因,全国养殖规模得不到提升,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没有技术,无法实现集约化、规模养殖。由于青蛙市场目前主要依赖非法捕捉,因此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鲜活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工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无法进行青蛙产品的深加工,导致加工技术落后,为此应进行大量人工养殖青蛙来满足加工企业的发展。青蛙产业的投资已出现社会化趋势:很多年前一些农民为了致富,利用房前屋后零星水面养殖青蛙;经过近几年养殖模式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有意者看到养蛙业有利可图,已开始投资这一新项目,进行规模性生产经营。

  目前,人工养殖青蛙虽趋势很好,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 
  青蛙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三有”动物,养殖者不能从野外抓捕,只得从养殖场引种繁殖,由于青蛙的特殊性,人工养殖青蛙存在很大问题:

   1)种源质量问题:目前全国专业培育青蛙种源的养殖公司很少,要规模性发展青蛙养殖,种源难以得到保证,很多都是采用野生品种作种源来繁殖下一代,但由于野生品种野性很强,适应能力差,养殖难度高,如果要得到有效发展,必须通过人工驯养后种蛙繁殖出来的后代才能适应人工养殖。

   2)种蛙运输问题:青蛙繁殖期一般是3-6月,通过一个慢长的冬眠期,其体内营养基本耗尽,体质较弱,但青蛙一出洞,体质还没恢复,就要产卵,这时候如果长途运输,种蛙很容易死亡,当温度升高,青蛙可以吃食,这时候天气太炎热,运输也成在一些问题。

  3)技术问题:青蛙养殖起步较晚,研究这方面的技术不多,青蛙又属于水陆两栖动物,比较有特殊性,养殖难度较高,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研究较少。

  4)饵料问题:青蛙的眼睛只能看见运动的东西,所以它只能吃食活饵,养殖青蛙必须要先养殖好昆虫,目前比较适合人工养殖昆虫有蝇蛆、蚯蚓、黄粉虫等,但养殖昆虫同样设计到这方面的养殖技术,很多人没有掌握到昆虫养殖技术,就开始盲目养殖,有人用照明的方式来吸引天然昆虫作青蛙的饵料,仅依靠鲜活的天然饵料远远满足不了规模化生产需要,但至今还未研制出青蛙的全价颗粒饲料,青蛙配合饲料有待于进一步研制开发,为了规模发展,绵竹市刘春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正准备研究青蛙的专用饲料和专业的青蛙投饵机。


  湖北省建志青蛙养殖有限公司,对本项目拟从养殖场地设计技术、饵料生产技术、疾病防治、生长发育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开发,解决青蛙(虎纹蛙、黑斑蛙)在养殖中的缺乏专一饲料、生长发育慢、种源缺乏等瓶颈问题,通过进一步推广,促进青蛙(虎纹蛙、黑斑蛙)养殖产业的发展。

阅读全文
标签: 没有tag

上一篇:青蛙池塘养殖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下一篇:大闸蟹生态养殖的注意事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