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首页 > 范文 > 养殖技术 >

大闸蟹生态养殖的注意事项

作者: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16-01-29

  大闸蟹的养殖已经进入生态养殖的时代。生态养殖不仅可以提高大闸蟹的品质,更能节约成本。下面我们来看看大闸蟹生态养殖防病技术,大闸蟹的生态防病技术贯穿大闸蟹养殖的全过程。首先,大闸蟹的生态养殖防病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活螺蛳的投放,水草的栽种和保护,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水质调节及必要的防病手段而达到河蟹疾病的综合防控。具体做法如下:

  1.塘口清整消毒

  在大闸蟹销售完毕时要及时进行大闸蟹蟹塘的清整恢复,将大闸蟹蟹池里的池底淤泥清理干净,并且要生石灰等泼洒全池。注意这个过程不要使用五氯酚钠等药物。

  2.优质扣蟹的投放

  一般选用本地培育的扣蟹入池,规格80—200只/kg,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力强,放养一般在3月份结束,放养密度在400—600只/亩之间,苗种投放时可选用VC或苗复康浸泡后再投放池中,以增强投放蟹种的体质。

  3.螺蛳的合理投放

  在 1—8月份,都可向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有条件的可在板田上围网,设专区培育水草及螺蛳,投放量在300~600kg/亩,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分批次投放,在5月份之前建议投放螺蛳不宜太多,一般以200斤/亩为宜,以免引起水质过瘦,及水中缺氧而引起河蟹第一、第二次脱壳时,发生顶壳现象。

  4.水草的栽种和保护

  目前,大闸蟹蟹池种植的大都是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三种,环沟前期主要栽伊乐藻以提供河蟹前期生长脱壳需要,3月底田块一般以种苦草为主,条播种植轮叶黑藻及伊乐藻,使池中做到多品种水草共存,分布合理,水草占总蟹池面积的70%左右。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水草上沾有淤泥,这会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及净化水质的能力。

  5.注意调节池塘的抵值、水位、水质等

  在水质控制上总体要求前期肥,中期清,后期爽。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感观要求,水色呈黄绿色,水质清亮,透明度在40cm左右,高温期间,除掌握好水色,还要了解池塘的主要水质参数,要求溶解氧在5mg/L以上,PH7.5~8.5,氨氮<0.1mg /L,亚硝态氮<0.05mg/L。水位调节总体要求是“春浅、夏深、秋勤”。

  6.饵料投喂

  在螃蟹养殖过程,要选用优质饵料进行投喂,应根据天气、水温、河蟹摄食情况进行增减,做到使河蟹吃饱、吃好,同时不宜投饵过多,而引起河蟹池底质、水质的恶化,并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阅读全文
标签: 大闸蟹生态养殖

上一篇:青蛙(黑斑蛙、虎纹蛙)在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第三届阳澄湖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交流会隆重举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