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首页 > 范文 > 养殖技术 >

蛋鸡养殖增效的技术要点

作者: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16-08-18
我国养殖蛋鸡的养殖户可是不在少数。提高蛋鸡养殖效益,不仅要做好像把握市场信息,提高品牌知名度等销售环节的工作,还要做好科学管理方面的工作。本期节目将为您介绍蛋鸡品种选择、育雏季节安排、提高雏鸡成活率、保持产蛋高峰、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几种促使蛋鸡养殖增效的技术要点。 

  一、蛋鸡品种简介 

  我国蛋鸡品种较多,根据蛋壳颜色划分,主要有白壳蛋鸡、褐壳蛋鸡、粉壳蛋鸡和绿壳蛋鸡四大类[2]。 

  白壳蛋鸡开产早,产蛋量较高,体型较小,采食量低,适合高密度饲养,缺点是神经质和易受应激影响,主要品种有单冠来航鸡、海蓝W-36白壳蛋鸡、海赛克斯白壳蛋鸡和罗曼白四种;褐壳蛋鸡属蛋肉兼用型鸡,体质量较大,性情温顺,管理方便,产蛋率较高[3],但耗料量多,主要品种包括海兰褐、尼克红、京红Ⅰ号和农大褐等;粉壳蛋鸡优点是产蛋量高、蛋重大、耗料少于褐壳鸡,抗应激能力较强,目前饲养的主要品种有尼克珊瑚粉、海兰灰、京粉Ⅰ号和罗曼粉四种;绿壳蛋鸡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但产蛋率低,属于蛋肉兼用型[4]。 

  二、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鸡经过育雏、育成阶段后才能表现其经济效益,为确保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以及维持其产蛋高峰的时间,因此各阶段的分期饲养管理尤为重要。根据蛋鸡生产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培育目标,一般将蛋鸡饲养管理分为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18周龄)、产蛋期(18周龄~淘汰)三个阶段。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 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体温调节能力差的特点,但生长速度又很快,抗病性差,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感染疾病。 

  1.2 温度控制 

  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对环境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适宜的温度是雏鸡成败的关键。育雏鸡舍应提前升温,雏鸡的适宜温度在33~35℃,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鸡群的状态调整温度。如果雏鸡集聚在热源附近,并发出“叽叽”的叫声,说明鸡舍温度过低;如果雏鸡张翅、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则说明温度过高;温度适宜的判断标准是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面均匀,采食正常。 

  雏鸡鸡舍需保持温度适宜、均匀,舍内各处温度相差应≤1℃,特别注意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另外,温度过渡要平稳,基本按照每三天降1℃的规律进行。 

  1.3 密度控制 

  密度不仅关系雏鸡的活动、饮水和采食,而且关系到舍内气体的污染和交换、地面的污染程度与啄食癖、应激等问题。密度过小浪费地方,保温电力和设备费成本提高;密度过大雏鸡活动范围小,常互相践踏,食睡不安,弱雏争食不到,会引发啄癖。另外,密度大,雏鸡排出粪便多,鸡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湿度过大,空气污染会影响雏鸡生长速度和群体均匀度。因此合理的密度是鸡群发育良好,整齐度高的重要条件,通常第1周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60只;第2~3周龄,每平方米30~40只;第4~6周龄,每平方米20~30只。 

  1.4 光照控制 

  照明时间的长短对雏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有较大影响,一般前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勒克斯以上,使雏鸡适应环境,学会饮水和采食;2周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8~9小时或自然光照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5~10勒克斯。 #p#分页标题#e#

  1.5 雏鸡免疫及环境消毒 

  鸡群的免疫可分为个体免疫和群体免疫两部分。首次免疫时,应使用个体免疫的方法,以确保免疫质量,保证抗体的均匀度。二次免疫及之后的免疫可采用群体免疫,但也应注意根据雏鸡的健康状况来确定。免疫程序要科学合理,疫苗严格按照要求保存使用,消毒程序要规范化、制度化。 

  2.产蛋期饲养管理 

  2.1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前期的管理目标为体成熟和性成熟保持一致,储备体能,适时开产,具体措施如下。 

  换料:产蛋5%以上时,更换高峰期饲料,以确保早熟的鸡能摄取到充足的钙质,有利于其骨骼的发育及顺利开产。 

  体重:每周监测体重,及时分群管理,确保体重达标。 

  光照:从18周龄开始,每天供给13h光照,以刺激产蛋,之后每周增加30min,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6小时为止。期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若体重不达标,可延迟增加光照;若体重超标,/www.cyone.com.cn则可提前增加光照。 

  2.2 高峰期饲养管理 

  高峰期饲养管理目标是鸡群产蛋率高且持续时间长。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喂料管理:饲料质量稳定,不随意更换饲料,饲料的营养水平要符合品种要求,特别注重各种营养的全价性和平衡性。 

  光照管理:产蛋率与光照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光照程序对产蛋率、蛋重及产蛋期的死淘率有着极大影响。总体原则是确保16小时的光照时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强度褐壳鸡每平方米3瓦,粉壳鸡每平方米2~2.5瓦。 

  温湿度管理:适宜温度为15~20℃,最适宜湿度50~60%左右,温度高于25℃或低于5℃都会对产蛋产生影响。 

  环境:产蛋期一定要给鸡群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产生存环境,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消毒和防疫管理:做好定期环境、带鸡消毒工作,并关注鸡群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2.3 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要求基本与产蛋高峰期相同,其中关键点分别是根据产蛋率变化调整饲料营养、适时淘汰低产鸡和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三种措施。

阅读全文
标签: 没有tag

上一篇:无公害肉鸡生产技术规范

下一篇:七彩山鸡的养殖技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