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大棚养殖技术及养殖经济意义
随着黄鳝、棘胸蛙(石蛙)等名特水产品养殖的发展,养殖场对诱饵及鲜活饵料的需求扩大,因而配套养殖蚯蚓面积也不断扩大,但有些养殖场由于养殖蚯蚓技术不过关,养殖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蚯蚓产量不高。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蚯蚓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因生活环境不同,分陆栖蚯蚓和水栖蚯蚓(水蚯蚓)两大类。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蚯蚓有2700多种,我国蚯蚓品种有160多种,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陆栖蚯蚓主要是正蚓科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俗称红蚯蚓,在我国分布很广。七十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二号”也属此品种,一般体长50-90mm,体宽3-5mm,成蚓体重0.45-1.12g,体色紫红,但也随饲料、水份、光照的不同体色有深浅变化。此类蚯蚓有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易于高密度饲养,单位面积产量高等优点,是人工养殖首选品种。
1.2生活习性:蚯蚓属腐食性动物,怕光、怕震动、怕高温严寒,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通气、富含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红壤中见到。蚯蚓正常活动的温度为5-35℃,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蚓床基料适宜含水量为30%-50%(用手轻捏粪料指缝间有水滴流出则其含水量为40%左右),适宜的pH值为6-8。
1.3蚯蚓繁殖:蚯蚓属雌雄同体,但须异体交配才能繁殖,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一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湿度、温度等有很大关系。当温度18-25℃,湿度30%-50%,通风条件好时,一般3-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13℃时,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卵茧孵化适宜温度为18-25℃,此时孵化时间短,约20天左右,孵化率高。每个卵茧内一般含幼蚓2-4条,少的1条,多的5-6条,刚孵出的幼蚓细白如线,经40-50天的饲养生长达到性成熟。蚯蚓繁殖的高峰期8个月左右,1-1.5年后开始衰老死亡。
2蚯蚓场建造
#p#分页标题#e#蚯蚓养殖场址宜选择在畜禽粪便丰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规格饲养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闲的场地。养殖面积大时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贮粪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粪场地。养殖蚯蚓的大棚类似于蔬菜大棚,棚宽一般5m,棚长30-60m,中间走道0.7m左右,如用翻蚯蚓养殖斗车送料,则宽度为1m。走道填高0.3m左右,两边两条蚓床宽2m,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3粪料发酵
牛粪经5-10天堆放发酵,其间进行1-2次的翻堆混匀就可使用,含水量要求30%-40%。猪粪需用5%-10%(湿重)碎稻草(或其它草料)均匀混合后堆成高1m左右的料堆进行发酵(含水量同牛粪),注意防止堆料太实,7-10天后进行翻堆,继续发酵,一般进行2-3次翻堆后,可使猪粪发酵腐熟,呈松软状,此时就可用作饲养蚯蚓的粪料。粪料的发酵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蚯蚓产量的高低,必须重视此项工作。
4蚓种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猪牛粪放入引床内,粪料堆放高度20cm左右,靠中间走道一侧留出20cm空间留作放养蚓种。放养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带有粪料的蚓种侧放在蚓床内的猪牛粪边,至于蚓种放养密度没有一定的要求。但忌在蚓床上堆满猪牛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用蚯蚓及蚓粪治病的记载。蚯蚓在中药里叫做“地龙”,是一味传统的药材,已沿用至今。蚯蚓性寒,味微咸,具清热解毒之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由蚯蚓配制的药方就有40余种。“主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痉蛊毒,杀长虫。化为水,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疽。温病,大热狂言,饮汁皆瘥。炒为屑,去蛔虫。去泥,盐化为水,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痫,涂丹毒,傅漆疮。葱化为汁,疗耳聋。治中风、痫疾、喉痹。解射罔毒。干者炒为末,去蛇伤毒。治脚风。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瘪婷耳,秃疮凛疲,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蛐蜒人耳”。
#p#分页标题#e#
用蚓粪有21种药方,主治多种疾病。“主治赤白久热痢,取一升炒烟尽,沃汁半升,滤净饮之。小儿阴囊忽虚热肿痛,以生甘草汁入轻粉末调涂之。以盐研傅疮,去热毒,及蛇犬伤。傅狂犬伤,出犬毛,神效”。在国外,用蚯蚓和蚓粪治疗疾病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在欧洲,曾记载用烤干的蚯蚓和面包一起吃,可治好胆结石、黄疽病,还可用于孕妇催产或助产。此外,用蚯蚓的灰和玫瑰油混合,可以治疗秃头;也可用蚯蚓治疗痔疮、流行性腮腺炎、口疮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有的地方吃蚯蚓,以达到壮阳、生乳、滋补之目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本类最新